制作人与发行商的战争,真相扑朔迷离。
8月29日,知名独立游戏《雨血》系列作者、北京灵游坊创始人梁其伟在他的个人微博以及知乎专栏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把自己的游戏从 Steam 申诉下架了,并想讲一个小故事》的文章。文章中,梁其伟向玩家们透露了在《雨血前传:蜃楼》的发行过程中,灵游坊与发行商OrigoGames之间的故事。据梁其伟所言,OrigoGames并没有履行承诺——他们对游戏不宣传、不维护,还一门心思地通过各种手段疯狂敛财。到了最后,OrigoGames甚至没有履行发行商最基础的义务,使得灵游坊未能从Steam平台上分到一分钱。
引用原文中的一句话:铁栅栏外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栅栏里不知哪里冒出来的陌生人在空中抛来抛去,孩子的哭声响彻天际,父母只能在墙外干着急。相信在读完这段文字后,绝大多数玩家都会和笔者一样,对OrigoGames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感到义愤填膺,同时对灵游坊的遭遇深感同情。而放眼整个游戏史,这也绝非是制作方和发行商的第一次交火。无良发行商欺骗了刚刚走出校园的制作人,这种案例当然也是屡见不鲜。
但当我们回到今年3月,事情就会变的没有那么简单。17年3月24日,网友jackhance(社区昵称:云上初感)在蒸汽动力(SteamCN)上贴出了自己与Origo Games负责人Adam McClard的对话。其中,针对游戏本体不完整的问题,Adam McClard说道,让玩家在Steam上购买未完成的游戏版本是灵游坊做出的决定,而且他们在忽悠了Adam接手在 Steam上推广以后就抛下未完成的游戏不管了,把公司和业务都转手卖了。而对于游戏在Steam上的唯一一次更新,Adam McClard解释道,这是我们自己追加投资找人来做的,解决了先期版本的一些严重 BUG,后面的一些小 BUG 也实在无力解决了。最后,Adam McClard表示,我们在这款游戏身上投资了超过20万刀,还给游戏做了 14 个语言的版本,可惜灵游坊对此并无兴趣,OrigoGames 的投资最后全部打了水漂。
然而在梁其伟的文章中,他却暗指Adam McClard一手制造了整个骗局。
到此为止,由于制作方与发行商各执一词,真相便也无从追寻。而整个事件最大的疑点在于,Adam McClard表示由于《蜃楼》后来的补丁并非由灵游坊制作,因此他们没有版权使用,所以OrigoGames无法对Steam上的游戏进行维护。但在同样的一件事情中,梁其伟却表示,Steam产品版本是由他们(OrigoGames)提交的,我们自己也无法维护那个页面。如果说制作方和发行商都无法对一个游戏进行维护,情况就显得十分微妙了。
同时,我们在这里必须要指出,双方的文章中都出现了与事实明显不符的桥段:OrigoGames声称花了20万美刀用来宣传游戏,但从常理出发,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梁其伟在文章中表示,“多年以来《蜃楼》也是Steam上挂在他们(OrigoGames)名下的唯一一个游戏。但只要去Steam平台搜索一番,你就能发现OrigoGames除了血雨还是发行过2款其他的游戏作品。这究竟是一时的笔误,还是说双方都在用谎言去掩盖谎言呢?
结合游戏的发行日期,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测。
13年的11月,《蜃楼》登录Steam,制作方为灵游坊,发行商为OrigoGames。由于当时国内中文版的代理合约还未到期,所以游戏只能先上架英文版。随后,灵游坊把工作重心调整到了手游方向14年2月《影之刃》测试版推出,同年9月,《影之刃》手游由网易正式发行。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事件的真相应该和Adam McClard所说的非常接近:《影之刃》大获成功后,灵游坊对《蜃楼》弃之不顾,导致Steam上的游戏无法更新。2年过去,经营不善的OrigoGames濒临死亡,而灵游坊则靠着两款氪金手游续了一命。
随后的故事我们便无从得知——究竟OrigoGames有没有盗取《蜃楼》的源代码,究竟PS4的发行有没有被Adam McClard阻挠,这终究都只是梁其伟的一面之词。考虑到他在《影之刃》时期把功劳揽给自己、把黑锅甩给网易的做法,他的话恐怕要打些折扣。
至于15年6月灵游坊推出的《蜃楼》PS4版本,这款游戏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诸多恶性Bug——存档消失、跳出卡死,根本无法正常通关。尽管后续补丁改善了这个情况,但这件事也让人感受不到灵游坊在主机单机领域的诚意。也许在这个换换皮就能“闷声发大财”的环境下,将单机游戏作为手游的引流工具,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聪明”的策略。